白癜风治疗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近年来,绵竹市坚持以乡风文明之“*”引乡村振兴之“路”,着力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文明村镇创建,大力提升村民整体文化素养,文明乡风吹遍绵竹大地。
加强阵地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入脑入心
深秋的午后,阳光洒满大地,暖意融融。在九龙镇双土村文化广场上,村干部唐龙文与村民围坐在一起,以宣讲的形式,把爱*爱国、忠于人民的红色家风,孝老爱亲、夫妻和睦的文明家风,以德治家、廉洁齐家的清廉家风送进了千家万户。
“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是让理论思想深入人心的好方法,密切干群关系的好途径。”75岁的老*员唐有贵告诉记者,村上经常开展宣讲活动,主要围绕“消防安全”“乡风文明”“爱护环境”等内容展开,引导群众共建文明家园。
三四个书架一字排开,百余册图书分类齐整,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里,汉旺镇天池村村民正在翻看红色书籍,学习*史知识。该村把农家书屋作为农民群众文化休闲、开阔视野的平台,学习新思想、弘扬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让“小书屋”发挥“大能量”,为思想建设延伸服务空间。
近年来,我市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农家书屋等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百姓宣讲、志愿者宣讲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大力开展关爱儿童、环境整治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精神力量接续传递;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村级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建设,使之成为引导群众崇尚文明、移风易俗的好平台。
注重示范引领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爸妈,最近天冷了,你们记得加厚衣服,缺啥就给我说。”每天晚饭后,家住广济镇金花集镇社区的李德萍都会和丈夫来到前任公婆家中,陪他们闲话家常,小院里洋溢着幸福的笑声。
李德萍的前夫在地震中不幸离世。改嫁时,前夫的爸妈成为她惟一的“嫁妆”。这些年,李德萍倾心照顾五位老人成为周围邻里口口相传的孝亲故事,被当地村民称为“最美儿媳”。在她的示范引领下,金花集镇社区孝老敬亲的氛围日益浓厚。
近年来,广济镇通过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文明示范户”“德道模范”等评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村民的精神风貌得到大大改善,乡村文明新气象处处焕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走进汉旺镇白果村德治广场,主题鲜明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图文并茂,家风家训等主题宣传长廊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沐浴着文明新风。“以前邻里总为小事争吵,经过素质提升培训后,现在全村上下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村民李世兰笑着说。
近年来,我市通过郭氏基金会、村民坝坝会、农民夜校等邀请老师们分批对村民进行环境整治、消防安全等知识培训,大力提升村民素质修养。从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革除陈规陋习。坚持“以德治村、以德治家、以德树人”引领,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规、培养好家风。大力宣传“善行义举”典型事迹,不断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学习模范、尊崇模范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化”送下乡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10月27日上午,什镇镇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平安绵竹幸福共享”第四季巡回法治文艺宣传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小品《田园风波》、舞蹈《世纪春雨》、独唱《平安是福》等形式多样的节目陆续上演,让法治理念深入群众心中。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表演,学习到各种知识,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太方便了。”村民李大姐告诉记者,镇上还经常开展邀请农技专家和本地“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讲授种养殖技术,开拓村民致富思路。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挥农村文化建设的引领推动作用,着力搭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载体和平台,围绕年画节、梨花节、赏果节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赞赏。通过开展百姓戏剧舞台、新春唱大戏、戏剧下乡、消夏戏剧等戏剧惠民演出,烹制出美味的“文化大餐”,进一步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实现以文育人,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健康发展。各镇(街道)积极培育具有特色的业余文艺团队,自发组织文艺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投身到文化队伍建设中来,让农村文化“种子”真正生根发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