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零时,我市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并启动II级应急响应。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各部门、镇(街道)拧成一股绳,共聚一份力,迅速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加大市*道路扬尘治理力度,督促企业落实预警管控措施,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从被动治理到主动作为,从部门治理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整治凝聚了绵竹人民的治污决心。
源头治理建筑工地告别“尘土飞扬”
11月14日下午,医院第二住院大楼施工现场看到,围挡上的喷淋设备持续喷洒出雨雾,易扬尘物和裸土均覆盖了防尘网,洒水车来回穿梭,对地面冲洗除尘。工地大门口安装了水循环洗车池,所有运输车辆必须洗完“澡”后,才能驶离。
“我们工地加大了洒水频次,全力保持路面干净湿润,保洁人员在扫地时,压低扫帚,尽量做到不扬尘、不撒漏、无卫生死角。”项目现场负责人赵志鹏介绍,为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他们按照“建设单位领导、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落实”的三级管理模式,从施工现场污染控制的组织与细节着手,加大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将工程扬尘控制融入到整个施工管理中。
安装扬尘降噪监测设备、工地实施分区域网格管理,保洁员不间断巡查清扫,洒水车和移动式雾炮车一应俱全……仟坤集团公司进一步强化绿色施工理念,加强工地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通过优化建筑工序、引入互联网监控等有效举措,让热火朝天的水街南区施工现场不再“尘土飞扬”,全力守护“绵竹蓝”。
“我们严格按照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标准,加强对全市43个在建工地的巡查管理,要求施工单位采取覆盖、洒水或喷雾等降尘措施,降低扬尘污染。”市建设监察大队队长汪逸飞告诉记者,他们及时对项目规模、类别、进展程度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各个在建工地最新情况,对不按照标准进行整改或敷衍整改的工地,将采取严厉措施进行处罚。
*企联动铁腕治污助力精准减排
向污染宣战要敢于动真碰硬。连日来,我市环保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督促各企业积极落实预警管控措施,对环境违法实行“零容忍”。
11月15日上午,记者在绵竹盘龙矿物质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各个大型机械设备运转有序,工作人员端坐在电脑前,对生产排放气体进行实时监测。“我们公司主要生产磷酸氢钙,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为了达标排放,我们修建了干燥炉,并对生产排放的气体进行二次过滤。”该公司技术管理人员郝付勇告诉记者,他们还加大对厂房清洁力度和洒水频次,全力减少扬尘污染。
走进成新药玻有限公司,整个厂区干净整洁。自我市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后,该公司立即启动II级应急响应措施,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限产减排、加强车辆管控抑尘降污,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发展所需,是群众所盼。绵竹生态环境局迅速行动,对全市“散乱污”工业企业再次进行摸排,杜绝关闭企业死灰复燃。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检查频次,要求各企业积极落实减排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严防、严控、严查违规生产和偷排漏排行为。推动线上监控与线下网格化监管有机融合,实现了对全市环境质量及污染源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不间断管控,确保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
联防联控编织大气污染防治天网
11月16日中午,市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来到欧澜根夜啤酒一条街,对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依法查处超标排放油烟餐饮企业。为确保油烟达标排放,执法人员采取“人防+技防”的综合监管方式,对全市餐饮服务单位排放的油烟进行专业检测,对排放不达标的下达整改通知书,整改到位才能营业。
下午3点,在德茂路南广场,一辆辆大货车奔行在路上。市交通局联合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此处设立卡点,严查货车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为加强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市级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加强对城区巡逻管控,严查货车不按规定遮盖篷布、随意抛洒滴漏、超限超载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机械化洒水车和清扫设备投入,对城区主次干道、行道树进行冲洗,减少道路积尘。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防止空气污染,守护蓝天白云。
走进剑南街道五星村,秸秆禁烧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该村*支部书记付尧海一行穿上绿马甲,带上红袖章,深入田间地头,高频率、全方位开展巡查,确保不发生“火情”。“焚烧秸秆危害大,村组干部每天都在宣传相关*策,我们早就记在心里了,肯定会自觉遵守。”村民李大爷说。
为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我市全面落实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责任制,实现网格化环境监管,严防秸秆禁烧现象发生。通过入户发放宣传册、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遏制秸秆露天焚烧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提升生态环境优势,擦亮绵竹绿色名片。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联防联控,统筹做好工业领域治污减排、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扬尘污染防控、机动车污染防治和露天焚烧污染防控等工作,全力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