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作,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
李沧区图书馆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民间文化与艺术欣赏,前面我们欣赏了风筝、剪纸、刺绣,今天我们欣赏年画。
五颜六色的颜料流淌在岁月里,
年画上画满了人们最朴素的愿望。
年画,顾名思义:过年时张贴的画。年画从“门神画”演化而来,它最传神,也最乡土。年画题材多样、风格复杂,是影响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中国,大概没有哪一种画种比年画的体裁花样更丰富更广泛,也没有哪一种画种比年画的参与者和受众更庞大。美术史中,年画是传统美术里最大的艺术门类,它以最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最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和意向,独特的艺术魅力被人们津津乐道,历久弥新。
中国早在汉代就已有了年画最早的雏形。汉代时,人们已经开始在年节时将门神直接画于门上。隋唐五代时期,上层社会和一些庙宇寺院开始流行手绘年画。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术发达,民间开始流传木版印制的纸质年画,这类年画后来被称为“木版年画”。
可以说,历史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年画。除了大名鼎鼎的“南桃北柳”、朱仙镇、杨家埠、四川绵竹,国内大大小小名声在外的年画产地有几十个:天津东丰台、河北武强、山西平阳、陕西凤翔、重庆梁平、湖南滩头、广东佛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刻印年画的作坊,让我们去看看吧。
1.苏州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色彩上红*绿黑蓝五种颜色,绚丽夺目,构图精巧,形象突由,主次分明,富于装饰性,形成一种优美清秀、严密工整的民族艺术的独特风格。
合家欢2.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四美钓鱼3.天津东丰台木版年画
东丰台木版年画融合了冀北、东北的风情,具有着线条粗犷、颜色艳丽的特色美。不同于杨柳青年画,东丰台年画的需求者是乡间百姓,它在题材、结构、构图赏都有着浓郁的地域和乡土的特点。东丰台木版年画出现于明末,兴盛于清代中期,是冀东年画最大的集散地,曾呈现出“七桥渔火歌唱晚,户户妙手绘丹青”的盛况。东丰台木版年画的店多,又擅长经营,再加上独特的画风与高超的印绘技艺,颇受市场钟爱。
鸿福临门4.潍坊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主要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以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著称于世。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极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美女娃娃、吉祥欢乐;人情世事、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时事新闻、讽刺幽默;还有些以实用为目的,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刘海戏金蟾5.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绵竹年画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通常分为四类:或为岁时节庆驱邪纳福的门神、或作为居室装饰“画中有戏,百看不腻”的斗方和画条、或是供奉祭祀祈保平安的神像画、或是拓片。在传统风俗中,每当新春佳节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把年画贴在门上贴满一年换新画。
文武加官6.朱仙镇木版年画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中国木版年画兴盛于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随后传播或影响到全国其他地区。历史的原因使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被视为中国木版年画发展的“鼻祖”。朱仙镇年画影响了整个北方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构图古朴、夸张、粗犷、威猛,色彩鲜明,以橙、绿、桃红三色为主,还有其简洁、鲜艳、明快的手法等,都极具北方乡土味道。
鞭锏门神7.武强年画
河北武强年画是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之一,在距今年的明朝永乐年间。人烟稠密的武强县城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武强年画如同戏曲河北梆子一样,以它高亢的旋律、激昂的节奏、粗犷的格调、鲜明的色彩,构成了北方的民俗美学特色,它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也不媚俗和炎附趋势。
财神赐福8.佛山年画佛山木版年画,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宋元,盛于明清。从盛时年产量高达千万对,到一度凋敝濒危,历经年风雨兴衰。于明清时期至抗日战争前为盛,销行及于南洋各地。有原画、木版印及木印工笔三种,大多是门画,线条刚劲粗放、简练,用色多大红、橘红、*、绿等,有地方特色。佛山年画中的“水神题材”,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年画中并没有见到,它是岭南社会地域特色的反映。北帝座镇9.陕西年画
在民间年画的繁多艺术形态中,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艺术瑰宝之一,它在西北土壤中形成的秦风汉韵成为民间年画中的独特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凤翔年画的创作者均为农村纯朴的劳动人民,他们在年画中通过色彩表达感情的方式非常直接大胆,以纯色为主,极少过渡,对比强烈,直抒民众的心灵感受,充分体现出关中地区粗犷豪放的民风和真诚淳朴的创作态度。
节令画——张天师10.台湾传统版画
台湾版画从古代以雕版图书插图为代表的复制木刻,到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版画都是直接移植于大陆,其中与隔海相望的福建的渊源最深,关系最密切。台湾年画是中国年画的一个分支,受大陆年画的影响较大,也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木版年画作为地道的农民画,植根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和强烈愿望。
三官赐福11.三峡梁平年画
梁平木版年画是重庆市梁平县的传统美术。梁平木版年画的内容大体可分三类,一是门神,主要有《将帅图》、《立刀顿斧》、《加官晋爵》、《扬鞭》、《五子登科》等作品;二是神话传说,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作品;三是戏曲故事,主要有《四郎探母》、《踏伞》、《钟馗嫁妹》等作品。梁平县也生产各种类型的花笺、花纸和门画。
金谷香12.隆回县滩头镇木版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二十余种,多以祝福新年的喜庆丰登,免除灾祸的古老民间习俗为题材,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精神寄托。从题材内容和品种来看,可分为神像(门神、财神和灶神)、吉祥如意、故事(戏文、仕女娃娃)三大类。
和气致祥13.山西年画
山西年画分南北两大支系。晋北年画以大同、应县为中心,以窗画为代表,窗画以戏曲故事为主,兼有祥禽瑞兽、花卉果蔬。晋北年画既有版印墨线与手绘结合,也有套色彩印。晋南年画除了常见的门神、纸马、贡笺、条屏、中堂等形式,佛尘纸与灯画产量也较大,且最具艺术特色。晋南年画有半印半绘,也有完全套色的大红、桃红、*、绿、黑五色,对比强烈,绘制风格粗犷豪放。
老鼠娶亲14.云南纸马民间版画
纸马又称“甲马”或“甲马纸”,云南有关民间美术研究的人士多称其为“甲马纸”,这是根据最初收集这种民间版画的保山、腾冲、大理等部分滇西地区的民间称呼而来,于是沿袭成俗。纸马的形式实质上就是木刻黑白版画,因为它只存在于民间,为区别其它的书籍插图版画、佛、道经版画等,我们称它为民间版画。
报喜甲马15.平度年画
山东平度年画约开始于清光绪年间,师承潍县年画,并完整地保存了其早期的精髓和神韵。山东平度年画均采用木版套色刷印,色彩上采用紫色和大片的水绿、水粉色,显得柔丽清秀。山东平度年画题材上以时事和戏文故事占相当比重;构图上干净利落、细腻生动,并且画面上多饰有横线底纹,线条工细挺拔,在其他年画产地中独树一帜。
戏曲墙画——华容道16.高密扑灰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是山东省的传统美术。它亦称“民间写意画”,作画时先用柳枝烧制的炭条打好草稿,然后用毛笔勾描,再用白纸拓印,一稿可拓扑多张,“扑灰”由此得名。扑灰后的画稿还要加以手绘,经多道工序后才能成画。早期的扑灰年画以水墨为主,从清代道光年间逐步发展为以色代墨,并趋向艳丽。
姑嫂闲话
年画世界无所不有
天神、水神、土地神
人物、动物、植物
自然、乡村、城市
……
年画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
在五彩缤纷的包围之下
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下期我们将欣赏皮影END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