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什么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47166.html绵竹民间酒俗
“寡酒”、“木脑壳酒”、“档档酒”
王人泽
据前辈言谈闻悉,在那经济还不发达的逐耕社会的绵竹县,大部份土地被豪绅占有,而劳动人民仅能佃田地为生。一年四季,劳动所得,除交租之外,所剩即可想而知了。故当时流传着一种农谚:“拌桶一响,*金万两;风车一响,眼泪长淌。”这对当时农村社会那种极不合理的贫穷现象是一种那么苦痛辛辣的揭露啊!但农民整日整夜的劳动,总要抽点时间进城去卖点瓜果小菜,换回所需油盐,苦度时日。这时有的酒瘾农民便到酒店坐坐,打二两烧二哥,边喝边与旁边的瘾君子冲壳了。除了打酒外,即无多余的钱去买下酒菜,所以人们便把这样喝酒的人称之曰:“喝寡酒”。顾名思义,不需下酒菜,仍可饮杜康。喝这种酒的人在家一日两顿仅二两即止,可一进城就是三两,故当时这些喝酒者,又名“上街瘾”。
“木脑壳酒”,不言而喻,就是一种有酒瘾的人,他要喝酒,而又是去办事,但事非重要,兼之身上所带之钱也不多。每日里提一小酒壶去酒店打酒(二两),既不在酒店里坐,也不要下酒菜,是站着喝酒,或边走边喝酒,这样以利办事。有时买一包盐米子(即今日的炒花生米),置于衣包内,边走边喝酒边吃着花生米,这一形象,有的整天如此。故人们把这种喝酒方式戏称为喝“木脑壳酒”。文坛巨人沙汀在其长篇小说《淘金记》中对这种喝酒的人已有详尽地描述,余在这里即毋容赘言。
那么,人们要问,喝“档档酒”者又是啥样呢?“档档酒”与上述两种则大相径庭。买“档档酒”的人多系商家、富绅等。这些人在当时社会层面上最能审时度势,他家难道无酒吗?非也,好酒陈架,比比皆是,那是只供自饮。若来一般客人,便叫来下人拿上酒瓶(罐)去酒店打四两、一斤烧二哥,以此款待来客。买这种酒,人们称之曰:“档档酒”。
“档档酒”是以档档打酒的方式,它的容量以十六两为一斤定位。酒档档是用斑竹制作的。有一两、二两、半斤为准量。酒老板卖酒时即以此规格来量酒,老板按照顾客买酒多少,用酒档档打入瓶(罐),这样体现了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这种打酒方式,时至今日,仍在沿用。
我县酒文化这一民俗风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内涵丰富,涉面极广,历史承传与跨度也大。先辈给我们今天的绵竹人留下风物华章的酒文化风情,我辈应该不忘往昔的古朴,更应去珍惜今日的璀灿。
注:“烧二哥:指当时生产的烈性酒,有酒瘾大者喝了方能过瘾。
冲壳子:绵竹方言,相互摆谈之意。
绵竹酒文化精彩回顾
盛世剑南春第一节
盛世剑南春第二节
盛世剑南春第三节
盛世剑南春第四节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