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木版年画中的含蕴美,古人才不会直白告诉你 [复制链接]

1#

中国人素来含蕴,大多数人不善直白表达,自古如此。

在过去,科举考试几乎是普通人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特别是有学子的家庭,更是热切祈盼。不过,这种祈盼不会天天挂在嘴上逢人便说,却是贴在墙上委婉表达。

那,古人是如何委婉表达希望“科举高中”的呢?下面这张绵竹木版年画,为您揭晓答案。

绵竹木版年画

画上,一位白面书生头戴绒花帽子,一手托着笏板和宝鼎,另一只手怀抱如意,身穿锦袍,上绣牡丹花。

不大的画面上,竟然藏着三处用谐音梗表达的美好寓意。这些寓意全部与科举考试有关。

1

先看书生戴的帽子。上面插着两枝绒花,谐音“荣华”,与锦袍上绣的牡丹连起来,意思就是“荣华富贵”。

褂子状元年画

绒花为红绒线制作而成,古时以北方最为流行。因为过去有鲜花佩戴的时节较少,不像南方大部分时节鲜花不断。古人就用红绒线制作成花的形状,插在衣服上起到装饰作用。这种装饰多为女子佩戴,而男子戴花的时候并不多,除非科举高中,用簪子把绒花别在帽子上,骑着高头大马游街。

唐人孟郊的《登科后》一诗,完美描述了这一场景。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来,“簪花”就成了科举高中的代名词。

2

再看书生手上托的宝鼎。鼎有三足,对应着科举考试中的一甲三名,状元、榜样、探花。过去,状元别称鼎元。画上有宝鼎,也就有了“科举高就”的美好祝愿。

手托宝鼎、笏板

3

最后看状元怀中抱的如意,是云头形状,比喻科举高中后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如意头的祥云形状

这张绵竹木版年画,又称“褂子状元”,过去是贴在院内房门上的,寄托着长辈们对儿孙金榜题名、科举高中的美好愿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