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利空发力 菜油弱势难改
摘要:节前油脂备货呈现“旺季不旺”格局,价格走势整体偏弱,菜油期价振荡回落。已成共识,若库存得以释放,菜油供给压力将增大。目前已步入油脂消费淡季,而且菜油与其他油脂价差处于历史高位,在多重压力下,菜油后期弱势难改。
节前油脂备货呈现“旺季不旺”格局,价格走势整体偏弱,菜油期价振荡回落。2013年国内菜油供需较为宽松,临储库存高企已成共识,若库存得以释放,菜油供给压力将增大。目前已步入油脂消费淡季,而且菜油与其他油脂价差处于历史高位,在多重压力下,菜油后期弱势难改。
库存高企,菜油存在供给压力
2012年全国冬油菜种植面积总体增加180万亩,目前主产区油菜生长情况良好,前期冻害程度较轻,且持续时间不长,对本季菜籽产量影响不大。如天气在油菜关键生育期无极端变化,预计总产量将较上年度略有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油料总产量数据,本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将菜籽产量由1220万吨上调至1380万吨。另外,2012/2013年度我国菜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680万吨,消费量预计为55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年度菜油供需节余量预计为130万吨,较上年度的50万吨有所增加,预示着本年度菜油供给相对宽松。
#re# 日前有市场传闻称,国家将于3月至5月底对临储菜油进行抛储动作,抛储量为100万吨,销售形式及价格暂未确定。且不论传言的真实性,国家临储库存高企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2008年至今,国家临储收购菜籽共1600万吨,折油约580万吨,除去2010年至2011年抛储的140万吨和定向销售的51万吨,临储库存目前高达300万吨。若后期得不到有效释放,一方面2010年以前收购的菜油面临过期可能,另一方面库容不足也制约新一季的托市收购。
进口成本高,但提振作用有限
2012/2013年度我国菜籽进口量预计为300万吨,菜油进口量预计为125万吨。截至2013年1月份,已进口菜籽210万吨、菜油97.4万吨。进口成本方面,1月份到港菜籽折合完税成本为5310元/吨、菜油为10120元/吨。后期未到港加拿大毛菜油折算到港成本为10150元/吨,菜籽3月船期在5600元/吨,5月船期在5500元/吨。按照目前国内菜油现货价10650元/吨和菜粕现货价2600元/吨计算,油脂企业前期进口压榨利润可观,后期虽将因进口成本攀升而有所回落,但不致亏损。随着水产饲料备货旺季的来临,菜粕需求转盛,现货价格稳中有升,油企更倾向于挺粕来增加盈利,进口成本价的提高对菜油价格的提振作用有限。
现货交投清淡,下游需求疲软
#ad# 随着春节消费旺季的结束,菜油步入了新一轮的需求淡季,现货成交稀疏,消费量在第一季度难有起色。各大油脂目前正处于缓慢去库存阶段。豆油方面,国内库存不断创新高,压榨企业整体开工时间较少,港口大豆库存在500万吨。2月份USDA报告上调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南美增产压力渐显,国内豆油库存维持在120万吨的高位,价格压力较大。棕榈油方面,2012/2013年度棕榈油产量周期恢复较快,各主产国产量有较大增幅,目前国内现货成交维持较低水平,高库存及需求偏弱限制期价。
油脂间高价差抑制菜油需求
截至2月26日,现货市场菜油豆油价差已达2000元/吨以上,菜油棕榈油价差更是高达4500元/吨。与之对应的期货市场,菜油豆油1305合约价差徘徊在1900元/吨,菜油棕榈油价差逾3000元/吨,均处历史高位。因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廉价油脂来降低生产成本,油脂间的高价差在现货市场产生消费替代,抑制下游菜油需求。后期随着南美大豆的集中到港,油脂现货市场供给压力增大,在期货市场上或对菜油价格产生拖累。